资讯分类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04-01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第一节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故障诊断一、液压泵故障诊断1、 外啮合齿轮泵液压故障诊断外啮合齿轮泵常见的故障有:泵不排油或排量与压力不足,噪声及压力脉动较大,温升过高,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转轴骨架密封或压盖被冲出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如下表所示。外啮合齿轮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泵不排油或排油量与压力不足1、电动机转向接反2、滤油器或吸油管堵塞3、液压泵吸油及吸油管段处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其表现为压力表显示值很低,液压缸无力,油箱起泡等4、油液粘度过大造成吸油困难,或温度过高导致油液粘度降低造成内漏油过大5、零件损坏,间隙增大,泄漏较大6、泵的转速太低7、油箱中油面太低8、溢流阀有故障1、调换接头(线),改变电机转向2、拆洗滤油器及管道或更换油液3、检查,并紧固有关螺纹连接件或更换密封件4、选择合适粘度的油液:检查诊断温升过高故障,防止油液粘度有过大变化5、检查有关磨损零件,进行修磨达到规定间隙6、检查电机功率及有无打滑现象7、检查油面高度,并使吸油管插入液面以下8、检查溢流阀的阀芯、弹簧及阻尼孔等诊断溢流阀故障噪声及压力脉动较大1、 液压泵吸油侧及轴油封和吸油管段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2、 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造成液压泵吸油不足3、 吸油管外露或伴有油箱较浅或吸油高度过大>500mm4、 由于装配质量造成减弱困油现象的卸荷槽—(或卸荷孔)的位置偏移,导致液压泵泵油时产生困油噪声。表现为随着油泵的旋转,不断地交替地发出爆破声和嘶叫声,使人难以忍受,规律性很强5、 齿形精度不高,节距有误差或轴线不平行6、 泵与电动机轴不同心或松动1、加黄油于连接处,若噪声减少,说明密封不良,应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2、检查滤油器的容量及堵塞情况,及时处理3、吸油管应伸入油面以下的2/3,防止吸油管露出液面,吸油高度应大于500mm4、打开液压泵一侧端差,轻轻转动主轴,检查两齿轮齿合点与卸荷槽(孔)的微通情况,采用呱嗒微量刮削多次休整多次试验,直至消除噪声为止5、更换齿轮或配研与调整6、传技术要求进行调整,检查直线性,保持机轴度在0.1mm内温升过高1、 装配不当,轴向间隙太小油膜破坏,形成干摩擦,机械率降低2、 液压泵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泄漏增加3、 油液粘度不当(过高或过低)4、 油液污染变质,吸油阻力过大5、 液压泵连续吸气,特别是高压泵,由于气体在泵内受绝热压缩,产生高温,表现为液压泵温度瞬时急剧升高1、检查装配质量,调整间隙2、修磨磨损件,使其达到合适的间隙3、改用粘度合适的油液4、更换新油5、停车检查液压泵进气部位,及时处理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1、 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小2、 装配不良,致使盖板轴承孔与主轴,泵与电机的联轴器的间心度不好3、 油液中杂质吸入泵内卡死运动1、修复或更换泵的机作2、修整、重装3、加强滤油、或更换新油转轴骨架油封或压盖被冲击1、 压盖堵塞了前后盖板的回油通道造成回油不通畅,产生了较高背压2、 骨架油封与泵的前盖配合太松3、 泵体装反,使压油扣接通了卸荷槽,高压油冲出骨架油封4、 内泄漏向油通道被污染阻塞1、将压盖取出重装,防止堵塞回油通道2、检查配合或更换3、重新装配4、清洗及换油 2、 摆线转子泵液压故障诊断摆线转子泵产间的故障有:输出油液要离波动大。输出流量不足,发热及噪声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摆线转子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压力波动大1、 泵体与前、后盖偏心距误差太大2、 内、外齿轮(转子)齿形误差大3、 内、外齿轮径向及端面跳动量大4、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1、检查偏心距,采取相应措施修复,保证偏心距误差在±0.02mm范围内2、将内、外齿轮对研修整3、修整内、外齿轮,使之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4、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输油量不足1、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致高、低压油区互通,容积效率显著下降,但齿侧间隙不能太小,否则齿轮转动不灵活2、 轴向间隙太大3、 吸油口处密封不严,有空气混入4、 吸油不畅(如油液粘度太大,滤油器堵塞,吸油棉太高等)5、 溢流阀失灵1、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2、重配轴向间隙,使之在0.02mm~0.05mm范围内3、紧固吸油管接头4、针对具体情况,选用粘度较小的油液,或清洗滤油器,或改变吸油高度5、清洗溢流阀发热及噪声大1、 外齿轮与泵体配合间隙太小,不仅引起发热,而且会使外齿轮与泵体咬死,但间隙过大,又会使外齿轮晃动与泵体撞击,而且保证不了泵体与前、后盖的正确偏心距2、 内、外齿轮的齿侧间隙太大3、 齿形精度不高4、 轴承精度丧失或损坏5、 吸油不畅1、采取措施保证外齿轮与泵体孔间的配合间隙在0.05mm~0.06mm范围内2、更换内、外齿轮,使其齿侧间隙不超过0.07mm3、对研修整4、更换轴承5、清洗滤油器,经常保持足够的工作油液或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 3、 叶片泵液压故障诊断叶片泵常见的故障有:噪声严重伴有振动,泵不吸油或输出油液无压力,排油量及压力不足,主轴油封被冲出,泵盖螺钉断裂,发热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叶片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噪声严重伴有振动1、滤油器和吸油管堵塞,使液压泵吸油困难2、油液粘度过大,使液压泵吸油困难3、泵盖螺钉松动或轴承损坏4、压力冲出过大,配油盘上三角槽有堵塞或太短,导致困油噪声5、定子曲面有伤痕,叶片与之接触时,发生跳动撞击噪声6、油箱油面过低,液压泵吸油侧和吸油管段及液压泵主轴油封的不良,有空气进入7、叶片偏角太小,运动时,其作用力有突然变化的现象8、叶片高度尺寸误差较大9、叶片侧面与顶面不垂直度及配有盘端面跳动过大10、液压泵的主轴密封过紧,温升较大(用手摸轴和轴盖有烫手现象)11、电动机转速过高12、联轴器的同心度较差或安装不牢靠。导致机械噪声。1、检查清洗2、检查油液粘度,及时换油3、检查、紧固、更换已损零件4、检查三角槽是否堵塞情况,若太短则用针锦锉刀将其适当修长5、修整抛光定子曲面6、检查有关密封部位是否有泄漏,并加以严封,保证有足够油液和吸油通畅7、将叶片一侧的倒角适当加大,一般1X45°8、重新检查并修整叶片的侧面及配有盘端面,使其垂直度在0.01mm以内11、更换电机,降低转速12、检查,调整同心度,并加强紧固泵不吸油或无压力(执行机构不动)1、电机转向有错2、油箱液面较低,吸油有困难3、油液粘度过大,叶片滑动阻力较大,移动不灵4、泵体内部有砂眼,高低压腔串通5.液压泵严重进气,更本吸不上油来6.组装泵盖螺钉松动,致使高低压腔互通7、叶片与槽的配合过紧8、配油盘刚度不够或盘与泵体接触不良1、重新接线头,改变旋转方向2、检查油箱中油面的高度(观察油标指示)3、更换粘度较低的油液4、更换泵体(出厂前未暴露)5、检查液压泵吸油区段的有关密封部位,并严加密封6、紧固7、修磨叶片或槽,保证叶片移动灵活8、更换或修整其接触面排油量及压力不足表现为液压缸动作迟缓1、叶片与转子装反2、有关连接部位密封不严,空气进入泵内3、配合零件之径向或轴向间隙过大4、定子内曲面与叶片接触不良5、配有盘磨损较大6、叶片与槽配合间隙过大7、吸油有阻力8、叶片移动不灵活9、系统泄漏大10、泵盖螺钉松动,液压泵轴向间隙增大而內泄1、纠正叶片和转子的安装方式2、检查各连接处及吸油口是否有泄漏,紧固或更换密封3、检查并修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情况严重的可返修4、进行修磨5、修复或更换6、单片进行选配,保证达到配合要求7、拆洗滤油器,清除杂物使吸油通畅8、不灵活的叶片,应单槽配研9、对系统进行顺序检查10、适当拧紧主轴油封冲出油封与泵端盖配合太松或泵内泄向油通道堵塞形成高压检查配合和清洗回油通道,或更换油封泵盖裂断液压泵内压油窗口口径过小(加工检验错误)按液压泵设计要求扩孔铰孔发热1、配有盘与转子间隙过小或变形2、定子曲面伤痕大,叶片跳动厉害3、主轴密封过紧或轴承单边发热1、调整间隙,防止配油盘变形2、修整抛光定子曲面3、修整或更换 4、轴向柱塞泵液压故障诊断    轴向柱塞泵常见的故障有:排油量不足,执行机构动作迟缓。输出油液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噪声过大,泄漏,液压泵发热,变量机构失灵,泵轴不能转动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如表所示。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排油量不足,执行机构动作迟缓1、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2、油箱油面过低3、泵体内没充满油,有残存空气4、柱塞与缸孔或配油盘与缸体间隙磨损5、柱塞回程不够或不能回程,引起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系中心弹簧断裂所致6、变量机构失灵,达不到工作要求7、油温不当或液压泵吸气,这造成內泄或吸油困难1、排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2、检查油量,适当加油3、排除泵内空气(向泵内灌油即排气)4、更换柱塞,修磨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保证接触良好5、检查中心弹簧加以更换6、检查变量机构,看变量活塞即变量头是否灵活,并纠正其调整误差7、根据温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油液,紧固可能漏气的连接处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1、吸油口堵塞或通道较小2、油温较高,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3、缸体与配油盘之间磨损,柱塞与缸孔之间磨损,內泄较大4、变量机构偏角太小,流量较小5、中心弹簧疲劳,內泄增加6、变量机构不协调(如伺服活塞与变量活塞失调,使脉动增大)1、清除堵塞现象,加大通油截面2、控制油温,更换粘度较大的油液3、修整缸体与配油盘接触面,更换拄塞,严重者应送厂返修4、调大变量机构的偏角5、更换中心弹簧6、若偶尔脉动,可更换新油,经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拧紧,应拆下研修噪声过大1、泵内有空气2、轴承装配不当,或单边或磨损或损伤3、滤油器被堵塞,吸油困难4、油液不干净5、油液粘度过大,吸油阻力大6、油液的油面过低或液压泵吸气导致噪声7、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使泵增加了径向载荷8、管路振动9、柱塞与滑靴球头连接严重松动或脱落1、排除空气,检查可能进入空气的部位2、检查轴承损坏情况,及时更换3、清洗滤油器4、抽样检查,更换干净的油液5、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6、按油标高度注油,并检查密封7、重新调整,使在允差范围内8、采取隔离消振措施9、检查修理或更换组件内部泄漏1、缸体与配油盘间磨损2、中心弹簧损坏,使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性3、轴向间隙过大4、柱塞与缸孔间磨损5、油液粘度过低,导致內泄1、修整接触面2、更换中心弹簧3、重新调整轴向间隙,使符合规定4、更换柱塞,重新配研5、更换粘度适当的油液外部泄漏1、传动轴上的密封损坏2、各接合面及管接头的螺栓及螺母为拧紧,密封损坏1、更换密封圈2、紧固并检查密封性,以便更换密封液压泵发热1、内部漏损较大2、液压泵吸油严重3、有关相对运动的配合接触面有磨损,例如:缸体与配油盘,滑靴与斜盘4、油液粘度过高,油箱容量过小或转速过高1、检查和研修有关密封配合面2、检查有关密封部位,严加密封3、修整或更换磨损件,如配有盘,滑靴等4、更换油液,增大油箱或增加冷却装置,或降低转速变量机构失灵1、在控制油路上出现堵塞2、变量头与变量壳体磨损3、同服活塞,变量活塞以及弹簧芯轴卡死4、控制油道上的单向阀弹簧折断1、净化轴,必要时冲洗2、修刮配研或更换3、机械卡死时,研磨各运动件,油脏则更换4、更换弹簧泵不能转动(卡死)1、柱塞与缸孔卡死,系油脏或油温变化或高温粘连所致2、滑靴脱落,系柱塞卡死拉脱或有负载起动拉脱3、柱塞球头折断,泵拄塞卡死或有负载起动扭断1、油脏换油,油温太低时更换粘度小的油,或用刮刀刮去粘连金属,配研2、更换或重新装配滑靴3、更换二、液压马达故障诊断1、 齿轮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齿轮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转速低,输出扭矩也低,噪声过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齿轮马达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转速低,输出箱距也低1、 供油液压泵因吸油口滤油器堵塞,油的粘度较大,轴向或径向间隙过大等原因造成供油不足2、 电动机功率不匹配,转速低于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概要描述】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第一节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故障诊断一、液压泵故障诊断1、 外啮合齿轮泵液压故障诊断外啮合齿轮泵常见的故障有:泵不排油或排量与压力不足,噪声及压力脉动较大,温升过高,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转轴骨架密封或压盖被冲出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如下表所示。外啮合齿轮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泵不排油或排油量与压力不足1、电动机转向接反2、滤油器或吸油管堵塞3、液压泵吸油及吸油管段处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其表现为压力表显示值很低,液压缸无力,油箱起泡等4、油液粘度过大造成吸油困难,或温度过高导致油液粘度降低造成内漏油过大5、零件损坏,间隙增大,泄漏较大6、泵的转速太低7、油箱中油面太低8、溢流阀有故障1、调换接头(线),改变电机转向2、拆洗滤油器及管道或更换油液3、检查,并紧固有关螺纹连接件或更换密封件4、选择合适粘度的油液:检查诊断温升过高故障,防止油液粘度有过大变化5、检查有关磨损零件,进行修磨达到规定间隙6、检查电机功率及有无打滑现象7、检查油面高度,并使吸油管插入液面以下8、检查溢流阀的阀芯、弹簧及阻尼孔等诊断溢流阀故障噪声及压力脉动较大1、 液压泵吸油侧及轴油封和吸油管段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2、 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造成液压泵吸油不足3、 吸油管外露或伴有油箱较浅或吸油高度过大>500mm4、 由于装配质量造成减弱困油现象的卸荷槽—(或卸荷孔)的位置偏移,导致液压泵泵油时产生困油噪声。表现为随着油泵的旋转,不断地交替地发出爆破声和嘶叫声,使人难以忍受,规律性很强5、 齿形精度不高,节距有误差或轴线不平行6、 泵与电动机轴不同心或松动1、加黄油于连接处,若噪声减少,说明密封不良,应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2、检查滤油器的容量及堵塞情况,及时处理3、吸油管应伸入油面以下的2/3,防止吸油管露出液面,吸油高度应大于500mm4、打开液压泵一侧端差,轻轻转动主轴,检查两齿轮齿合点与卸荷槽(孔)的微通情况,采用呱嗒微量刮削多次休整多次试验,直至消除噪声为止5、更换齿轮或配研与调整6、传技术要求进行调整,检查直线性,保持机轴度在0.1mm内温升过高1、 装配不当,轴向间隙太小油膜破坏,形成干摩擦,机械率降低2、 液压泵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泄漏增加3、 油液粘度不当(过高或过低)4、 油液污染变质,吸油阻力过大5、 液压泵连续吸气,特别是高压泵,由于气体在泵内受绝热压缩,产生高温,表现为液压泵温度瞬时急剧升高1、检查装配质量,调整间隙2、修磨磨损件,使其达到合适的间隙3、改用粘度合适的油液4、更换新油5、停车检查液压泵进气部位,及时处理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1、 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小2、 装配不良,致使盖板轴承孔与主轴,泵与电机的联轴器的间心度不好3、 油液中杂质吸入泵内卡死运动1、修复或更换泵的机作2、修整、重装3、加强滤油、或更换新油转轴骨架油封或压盖被冲击1、 压盖堵塞了前后盖板的回油通道造成回油不通畅,产生了较高背压2、 骨架油封与泵的前盖配合太松3、 泵体装反,使压油扣接通了卸荷槽,高压油冲出骨架油封4、 内泄漏向油通道被污染阻塞1、将压盖取出重装,防止堵塞回油通道2、检查配合或更换3、重新装配4、清洗及换油 2、 摆线转子泵液压故障诊断摆线转子泵产间的故障有:输出油液要离波动大。输出流量不足,发热及噪声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摆线转子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压力波动大1、 泵体与前、后盖偏心距误差太大2、 内、外齿轮(转子)齿形误差大3、 内、外齿轮径向及端面跳动量大4、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1、检查偏心距,采取相应措施修复,保证偏心距误差在±0.02mm范围内2、将内、外齿轮对研修整3、修整内、外齿轮,使之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4、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输油量不足1、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致高、低压油区互通,容积效率显著下降,但齿侧间隙不能太小,否则齿轮转动不灵活2、 轴向间隙太大3、 吸油口处密封不严,有空气混入4、 吸油不畅(如油液粘度太大,滤油器堵塞,吸油棉太高等)5、 溢流阀失灵1、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2、重配轴向间隙,使之在0.02mm~0.05mm范围内3、紧固吸油管接头4、针对具体情况,选用粘度较小的油液,或清洗滤油器,或改变吸油高度5、清洗溢流阀发热及噪声大1、 外齿轮与泵体配合间隙太小,不仅引起发热,而且会使外齿轮与泵体咬死,但间隙过大,又会使外齿轮晃动与泵体撞击,而且保证不了泵体与前、后盖的正确偏心距2、 内、外齿轮的齿侧间隙太大3、 齿形精度不高4、 轴承精度丧失或损坏5、 吸油不畅1、采取措施保证外齿轮与泵体孔间的配合间隙在0.05mm~0.06mm范围内2、更换内、外齿轮,使其齿侧间隙不超过0.07mm3、对研修整4、更换轴承5、清洗滤油器,经常保持足够的工作油液或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 3、 叶片泵液压故障诊断叶片泵常见的故障有:噪声严重伴有振动,泵不吸油或输出油液无压力,排油量及压力不足,主轴油封被冲出,泵盖螺钉断裂,发热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叶片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噪声严重伴有振动1、滤油器和吸油管堵塞,使液压泵吸油困难2、油液粘度过大,使液压泵吸油困难3、泵盖螺钉松动或轴承损坏4、压力冲出过大,配油盘上三角槽有堵塞或太短,导致困油噪声5、定子曲面有伤痕,叶片与之接触时,发生跳动撞击噪声6、油箱油面过低,液压泵吸油侧和吸油管段及液压泵主轴油封的不良,有空气进入7、叶片偏角太小,运动时,其作用力有突然变化的现象8、叶片高度尺寸误差较大9、叶片侧面与顶面不垂直度及配有盘端面跳动过大10、液压泵的主轴密封过紧,温升较大(用手摸轴和轴盖有烫手现象)11、电动机转速过高12、联轴器的同心度较差或安装不牢靠。导致机械噪声。1、检查清洗2、检查油液粘度,及时换油3、检查、紧固、更换已损零件4、检查三角槽是否堵塞情况,若太短则用针锦锉刀将其适当修长5、修整抛光定子曲面6、检查有关密封部位是否有泄漏,并加以严封,保证有足够油液和吸油通畅7、将叶片一侧的倒角适当加大,一般1X45°8、重新检查并修整叶片的侧面及配有盘端面,使其垂直度在0.01mm以内11、更换电机,降低转速12、检查,调整同心度,并加强紧固泵不吸油或无压力(执行机构不动)1、电机转向有错2、油箱液面较低,吸油有困难3、油液粘度过大,叶片滑动阻力较大,移动不灵4、泵体内部有砂眼,高低压腔串通5.液压泵严重进气,更本吸不上油来6.组装泵盖螺钉松动,致使高低压腔互通7、叶片与槽的配合过紧8、配油盘刚度不够或盘与泵体接触不良1、重新接线头,改变旋转方向2、检查油箱中油面的高度(观察油标指示)3、更换粘度较低的油液4、更换泵体(出厂前未暴露)5、检查液压泵吸油区段的有关密封部位,并严加密封6、紧固7、修磨叶片或槽,保证叶片移动灵活8、更换或修整其接触面排油量及压力不足表现为液压缸动作迟缓1、叶片与转子装反2、有关连接部位密封不严,空气进入泵内3、配合零件之径向或轴向间隙过大4、定子内曲面与叶片接触不良5、配有盘磨损较大6、叶片与槽配合间隙过大7、吸油有阻力8、叶片移动不灵活9、系统泄漏大10、泵盖螺钉松动,液压泵轴向间隙增大而內泄1、纠正叶片和转子的安装方式2、检查各连接处及吸油口是否有泄漏,紧固或更换密封3、检查并修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情况严重的可返修4、进行修磨5、修复或更换6、单片进行选配,保证达到配合要求7、拆洗滤油器,清除杂物使吸油通畅8、不灵活的叶片,应单槽配研9、对系统进行顺序检查10、适当拧紧主轴油封冲出油封与泵端盖配合太松或泵内泄向油通道堵塞形成高压检查配合和清洗回油通道,或更换油封泵盖裂断液压泵内压油窗口口径过小(加工检验错误)按液压泵设计要求扩孔铰孔发热1、配有盘与转子间隙过小或变形2、定子曲面伤痕大,叶片跳动厉害3、主轴密封过紧或轴承单边发热1、调整间隙,防止配油盘变形2、修整抛光定子曲面3、修整或更换 4、轴向柱塞泵液压故障诊断    轴向柱塞泵常见的故障有:排油量不足,执行机构动作迟缓。输出油液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噪声过大,泄漏,液压泵发热,变量机构失灵,泵轴不能转动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如表所示。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排油量不足,执行机构动作迟缓1、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2、油箱油面过低3、泵体内没充满油,有残存空气4、柱塞与缸孔或配油盘与缸体间隙磨损5、柱塞回程不够或不能回程,引起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系中心弹簧断裂所致6、变量机构失灵,达不到工作要求7、油温不当或液压泵吸气,这造成內泄或吸油困难1、排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2、检查油量,适当加油3、排除泵内空气(向泵内灌油即排气)4、更换柱塞,修磨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保证接触良好5、检查中心弹簧加以更换6、检查变量机构,看变量活塞即变量头是否灵活,并纠正其调整误差7、根据温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油液,紧固可能漏气的连接处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1、吸油口堵塞或通道较小2、油温较高,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3、缸体与配油盘之间磨损,柱塞与缸孔之间磨损,內泄较大4、变量机构偏角太小,流量较小5、中心弹簧疲劳,內泄增加6、变量机构不协调(如伺服活塞与变量活塞失调,使脉动增大)1、清除堵塞现象,加大通油截面2、控制油温,更换粘度较大的油液3、修整缸体与配油盘接触面,更换拄塞,严重者应送厂返修4、调大变量机构的偏角5、更换中心弹簧6、若偶尔脉动,可更换新油,经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拧紧,应拆下研修噪声过大1、泵内有空气2、轴承装配不当,或单边或磨损或损伤3、滤油器被堵塞,吸油困难4、油液不干净5、油液粘度过大,吸油阻力大6、油液的油面过低或液压泵吸气导致噪声7、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使泵增加了径向载荷8、管路振动9、柱塞与滑靴球头连接严重松动或脱落1、排除空气,检查可能进入空气的部位2、检查轴承损坏情况,及时更换3、清洗滤油器4、抽样检查,更换干净的油液5、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6、按油标高度注油,并检查密封7、重新调整,使在允差范围内8、采取隔离消振措施9、检查修理或更换组件内部泄漏1、缸体与配油盘间磨损2、中心弹簧损坏,使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性3、轴向间隙过大4、柱塞与缸孔间磨损5、油液粘度过低,导致內泄1、修整接触面2、更换中心弹簧3、重新调整轴向间隙,使符合规定4、更换柱塞,重新配研5、更换粘度适当的油液外部泄漏1、传动轴上的密封损坏2、各接合面及管接头的螺栓及螺母为拧紧,密封损坏1、更换密封圈2、紧固并检查密封性,以便更换密封液压泵发热1、内部漏损较大2、液压泵吸油严重3、有关相对运动的配合接触面有磨损,例如:缸体与配油盘,滑靴与斜盘4、油液粘度过高,油箱容量过小或转速过高1、检查和研修有关密封配合面2、检查有关密封部位,严加密封3、修整或更换磨损件,如配有盘,滑靴等4、更换油液,增大油箱或增加冷却装置,或降低转速变量机构失灵1、在控制油路上出现堵塞2、变量头与变量壳体磨损3、同服活塞,变量活塞以及弹簧芯轴卡死4、控制油道上的单向阀弹簧折断1、净化轴,必要时冲洗2、修刮配研或更换3、机械卡死时,研磨各运动件,油脏则更换4、更换弹簧泵不能转动(卡死)1、柱塞与缸孔卡死,系油脏或油温变化或高温粘连所致2、滑靴脱落,系柱塞卡死拉脱或有负载起动拉脱3、柱塞球头折断,泵拄塞卡死或有负载起动扭断1、油脏换油,油温太低时更换粘度小的油,或用刮刀刮去粘连金属,配研2、更换或重新装配滑靴3、更换二、液压马达故障诊断1、 齿轮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齿轮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转速低,输出扭矩也低,噪声过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齿轮马达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转速低,输出箱距也低1、 供油液压泵因吸油口滤油器堵塞,油的粘度较大,轴向或径向间隙过大等原因造成供油不足2、 电动机功率不匹配,转速低于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04-01 00:00
  • 访问量:
详情
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第一节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故障诊断
一、液压泵故障诊断
1、 外啮合齿轮泵液压故障诊断
外啮合齿轮泵常见的故障有:泵不排油或排量与 压力不足,噪声及压力脉动较大,温升过高,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转轴骨架密封或压盖被冲出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如下表所示。
合齿轮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泵不排油或
排油量与
压力不足
1、电动机转向接反
2、滤油器或吸油管堵塞
3、液压泵吸油及吸油管段处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
其表现为压力表显示值很低,液压缸无力,油箱起泡等
4、油液粘度过大造成吸油困难,或温度过高导致油液粘
度降低造成内漏油过大
5、零件损坏,间隙增大,泄漏较大
6、泵的转速太低
7、油箱中油面太低
8、溢流阀有故障
1、调换接头(线),改变电机转向
2、拆洗滤油器及管道或更换油液
3、检查,并紧固有关螺纹连接件或更换密封件
4、选择合适粘度的油液:检查诊断温升过高故障,防止油液粘度有过大变化
5、检查有关磨损零件,进行修磨达到规定间隙
6、检查电机功率及有无打滑现象
7、检查油面高度,并使吸油管插入液面以下
8、检查溢流阀的阀芯、弹簧及阻尼孔等诊断溢流阀故障
噪声及压
力脉动较
1、 液压泵吸油侧及轴油封和吸油管段密封不良,有空气吸入
2、 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造成液压泵吸油不足
3、 吸油管外露或伴有油箱较浅或吸油高度过大>500mm
4、 由于装配质量造成减弱困油现象的卸荷槽—(或卸荷孔)的位置偏移,导致液压泵泵油时产生困油噪声。表现为随着油泵的旋转,不断地交替地发出爆破声和嘶叫声,使人难以忍受,规律性很强
5、 齿形精度不高,节距有误差或轴线不平行
6、 泵与电动机轴不同心或松动
1、加黄油于连接处,若噪声减少,说明密封不良,应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
2、检查滤油器的容量及堵塞情况,及时处理
3、吸油管应伸入油面以下的2/3,防止吸油管露出液面,吸油高度应大于500mm
4、打开液压泵一侧端差,轻轻转动主轴,检查两齿轮齿合点与卸荷槽(孔)的微通情况,采用呱嗒微量刮削多次休整多次试验,直至消除噪声为止
5、更换齿轮或配研与调整
6、传技术要求进行调整,检查直线性,保持机轴度在0.1mm内
温升过高
1、 装配不当,轴向间隙太小油膜破坏,形成干摩擦,机械率降低
2、 液压泵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泄漏增加
3、 油液粘度不当(过高或过低)
4、 油液污染变质,吸油阻力过大
5、 液压泵连续吸气,特别是高压泵,由于气体在泵内受绝热压缩,产生高温,表现为液压泵温度瞬时急剧升高
1、检查装配质量,调整间隙
2、修磨磨损件,使其达到合适的间隙
3、改用粘度合适的油液
4、更换新油
5、停车检查液压泵进气部位,及时处理
液压泵旋
转不灵活
咬死
1、 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小
2、 装配不良,致使盖板轴承孔与主轴,泵与电机的联轴器的间心度不好
3、 油液中杂质吸入泵内卡死运动
1、修复或更换泵的机作
2、修整、重装
3、加强滤油、或更换新油
转轴骨架
油封或压
盖被冲击
1、 压盖堵塞了前后盖板的回油通道造成回油不通畅,产生了较高背压
2、 骨架油封与泵的前盖配合太松
3、 泵体装反,使压油扣接通了卸荷槽,高压油冲出骨架油封
4、 内泄漏向油通道被污染阻塞
1、将压盖取出重装,防止堵塞回油通道
2、检查配合或更换
3、重新装配
4、清洗及换油
 
2、 摆线转子泵液压故障诊断
摆线转子泵产间的故障有:输出油液要离波动大。输出流量不足,发热及噪声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摆线转子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压力波动大
1、 泵体与前、后盖偏心距误差太大
2、 内、外齿轮(转子)齿形误差大
3、 内、外齿轮径向及端面跳动量大
4、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
1、检查偏心距,采取相应措施修复,保证偏心距误差在±0.02mm范围内
2、将内、外齿轮对研修整
3、修整内、外齿轮,使之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
4、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
输油量不足
1、 内、外齿轮齿侧间隙太大,致高、低压油区互通,容积效率显著下降,但齿侧间隙不能太小,否则齿轮转动不灵活
2、 轴向间隙太大
3、 吸油口处密封不严,有空气混入
4、 吸油不畅(如油液粘度太大,滤油器堵塞,吸油棉太高等)
5、 溢流阀失灵
1、更换内、外齿轮,保证齿侧间隙在0.07mm以内
2、重配轴向间隙,使之在0.02mm~0.05mm范围内
3、紧固吸油管接头
4、针对具体情况,选用粘度较小的油液,或清洗滤油器,或改变吸油高度
5、清洗溢流阀
发热及噪声大
1、 外齿轮与泵体配合间隙太小,不仅引起发热,而且会使外齿轮与泵体咬死,但间隙过大,又会使外齿轮晃动与泵体撞击,而且保证不了泵体与前、后盖的正确偏心距
2、 内、外齿轮的齿侧间隙太大
3、 齿形精度不高
4、 轴承精度丧失或损坏
5、 吸油不畅
1、采取措施保证外齿轮与泵体孔间的配合间隙在0.05mm~0.06mm范围内
2、更换内、外齿轮,使其齿侧间隙不超过0.07mm
3、对研修整
4、更换轴承
5、清洗滤油器,经常保持足够的工作油液或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
 
3、 叶片泵液压故障诊断
叶片泵常见的故障有:噪声严重伴有振动,泵不吸油或输出油液无压力,排油量及压力不足,主轴油封被冲出,泵盖螺钉断裂,发热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叶片泵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噪声严
重伴有
振动
1、滤油器和吸油管堵塞,使液压泵吸油困难
2、油液粘度过大,使液压泵吸油困难
3、泵盖螺钉松动或轴承损坏
4、压力冲出过大,配油盘上三角槽有堵塞或太短,导
致困油噪声
5、定子曲面有伤痕,叶片与之接触时,发生跳动撞击噪声
6、油箱油面过低,液压泵吸油侧和吸油管段及液压泵主轴油
封的不良,
有空气进入
7、叶片偏角太小,运动时,其作用力有突然变化的现象
8、叶片高度尺寸误差较大
9、叶片侧面与顶面不垂直度及配有盘端面跳动过大
10、液压泵的主轴密封过紧,温升较大(用手摸轴和轴盖有烫手现象)
11、电动机转速过高
12、联轴器的同心度较差或安装不牢靠。导致机械噪声。
1、检查清洗
2、检查油液粘度,及时换油
3、检查、紧固、更换已损零件
4、检查三角槽是否堵塞情况 ,若太短则用针锦锉刀将其适当修长
5、修整抛光定子曲面
6、检查有关密封部位是否有泄漏,并加以严封,保证有足够油液和吸油通畅
7、将叶片一侧的倒角适当加大,一般1X45°
8、重新检查并修整叶片的侧面及配有盘端面,使其垂直度在0.01mm以内
11、更换电机,降低转速
12、检查,调整同心度,并加强紧固
泵不吸油或无压力(执行机构不动)
1、电机转向有错
2、油箱液面较低,吸油有困难
3、油液粘度过大,叶片滑动阻力较大,移动不灵
4、泵体内部有砂眼,高低压腔串通
5.液压泵严重进气,更本吸不上油来
6.组装泵盖螺钉松动,致使高低压腔互通
7、叶片与槽的配合过紧
8、配油盘刚度不够或盘与泵体接触不良
1、重新接线头,改变旋转方向
2、检查油箱中油面的高度(观察油标指示)
3、更换粘度较低的油液
4、更换泵体(出厂前未暴露)
5、检查液压泵吸油区段的有关密封部位,并严加密封
6、紧固
7、修磨叶片或槽,保证叶片移动灵活
8、更换或修整其接触面
排油量及压力不足表现为液压缸动作迟缓
1、叶片与转子装反
2、有关连接部位密封不严,空气进入泵内
3、配合零件之径向或轴向间隙过大
4、定子内曲面与叶片接触不良
5、配有盘磨损较大
6、叶片与槽配合间隙过大
7、吸油有阻力
8、叶片移动不灵活
9、系统泄漏大
10、泵盖螺钉松动,液压泵轴向间隙增大而內泄
1、纠正叶片和转子的安装方式
2、检查各连接处及吸油口是否有泄漏,紧固或更换密封
3、检查并修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情况严重的可返修
4、进行修磨
5、修复或更换
6、单片进行选配,保证达到配合要求
7、拆洗滤油器,清除杂物使吸油通畅
8、不灵活的叶片,应单槽配研
9、对系统进行顺序检查
10、适当拧紧
主轴油封冲出
油封与泵端盖配合太松或泵内泄向油通道堵塞形成高压
检查配合和清洗回油通道,或更换油封
泵盖裂断
液压泵内压油窗口口径过小(加工检验错误)
按液压泵设计要求扩孔铰孔
发热
1、配有盘与转子间隙过小或变形
2、定子曲面伤痕大,叶片跳动厉害
3、主轴密封过紧或轴承单边发热
1、调整间隙,防止配油盘变形
2、修整抛光定子曲面
3、修整或更换
 
4、轴向柱塞泵液压故障诊断
     轴向柱塞泵常见的故障有:排油量不足,执行机构动作迟缓。输出油液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噪声过大,泄漏,液压泵发热,变量机构失灵,泵轴不能转动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如表所示。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排油量不足,
执行机构动作迟缓
1、吸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
2、油箱油面过低
3、泵体内没充满油,有残存空气
4、柱塞与缸孔或配油盘与缸体间隙磨损
5、柱塞回程不够或不能回程,引起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系中心弹簧断裂所致
6、变量机构失灵,达不到工作要求
7、油温不当或液压泵吸气,这造成內泄或吸油困难
1、排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
2、检查油量,适当加油
3、排除泵内空气(向泵内灌油即排气)
4、更换柱塞,修磨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保证接触良好
5、检查中心弹簧加以更换
6、检查变量机构,看变量活塞即变量头是否灵活,并纠正其调整误差
7、根据温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油液,紧固可能漏气的连接处
压力不足或压力脉动较大
1、吸油口堵塞或通道较小
2、油温较高,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
3、缸体与配油盘之间磨损,柱塞与缸孔之间磨损,內泄较大
4、变量机构偏角太小,流量较小
5、中心弹簧疲劳,內泄增加
6、变量机构不协调(如伺服活塞与变量活塞失调,使脉动增大)
1、清除堵塞现象,加大通油截面
2、控制油温,更换粘度较大的油液
3、修整缸体与配油盘接触面,更换拄塞,严重者应送厂返修
4、调大变量机构的偏角
5、更换中心弹簧
6、若偶尔脉动,可更换新油,经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拧紧,应拆下研修
噪声过大
1、泵内有空气
2、轴承装配不当,或单边或磨损或损伤
3、滤油器被堵塞,吸油困难
4、油液不干净
5、油液粘度过大,吸油阻力大
6、油液的油面过低或液压泵吸气导致噪声
7、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使泵增加了径向载荷
8、管路振动
9、柱塞与滑靴球头连接严重松动或脱落
1、排除空气,检查可能进入空气的部位
2、检查轴承损坏情况,及时更换
3、清洗滤油器
4、抽样检查,更换干净的油液
5、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
6、按油标高度注油,并检查密封
7、重新调整,使在允差范围内
8、采取隔离消振措施
9、检查修理或更换组件
内部泄漏
1、缸体与配油盘间磨损
2、中心弹簧损坏,使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性
3、轴向间隙过大
4、柱塞与缸孔间磨损
5、油液粘度过低,导致內泄
1、修整接触面
2、更换中心弹簧
3、重新调整轴向间隙,使符合规定
4、更换柱塞,重新配研
5、更换粘度适当的油液
外部泄漏
1、传动轴上的密封损坏
2、各接合面及管接头的螺栓及螺母为拧紧,密封损坏
1、更换密封圈
2、紧固并检查密封性,以便更换密封
液压泵发热
1、内部漏损较大
2、液压泵吸油严重
3、有关相对运动的配合接触面有磨损,例如:缸体与配油盘,滑靴与斜盘
4、油液粘度过高,油箱容量过小或转速过高
1、检查和研修有关密封配合面
2、检查有关密封部位,严加密封
3、修整或更换磨损件,如配有盘,滑靴等
4、更换油液,增大油箱或增加冷却装置,或降低转速
变量机构失灵
1、在控制油路上出现堵塞
2、变量头与变量壳体磨损
3、同服活塞,变量活塞以及弹簧芯轴卡死
4、控制油道上的单向阀弹簧折断
1、净化轴,必要时冲洗
2、修刮配研或更换
3、机械卡死时,研磨各运动件,油脏则更换
4、更换弹簧
泵不能转动(卡死)
1、柱塞与缸孔卡死,系油脏或油温变化或高温粘连所致
2、滑靴脱落,系柱塞卡死拉脱或有负载起动拉脱
3、柱塞球头折断,泵拄塞卡死或有负载起动扭断
1、油脏换油,油温太低时更换粘度小的油,或用刮刀刮去粘连金属,配研
2、更换或重新装配滑靴
3、更换
二、液压马达故障诊断
1、 齿轮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
齿轮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转速低,输出扭矩也低,噪声过大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齿轮马达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转速低,输出箱
距也低
1、 供油液压泵因吸油口滤油器堵塞,油的粘度较大,轴向或径向间隙过大等原因造成供油不足
2、 电动机功率不匹配,转速低于额定转速
3、 各连接处密封不严,有空气混入
4、 油液污染,堵塞或部分堵塞了液压马达内部通道
5、 油液粘度过小,致使内泄漏增大
6、 侧板和齿轮两侧面磨损,内部泄漏
7、 径向间隙过大
8、 溢流阀失灵
1、清洗滤油器,更换或粘度适合的油液
2、更换电动机,选用能满足要求的电动机
3、紧固各连接处,提高密封性能
4、拆卸液压马达,仔细清洗并更换清洁的油液
5、更换成粘度适合的油液
6、对侧板和齿轮进行修复
7、对齿轮和马达体进行修复
8、修理溢流阀
噪声过大
1、滤油器堵塞
2、进油管管接头漏气
3、进油口部分堵塞
4、齿轮齿形精度不高或接触不良
5、轴向间隙过小
6、马达内部个别零件损坏
7、齿轮内孔与端面不垂直,端盖上两孔中心线不平行
8、滚针轴承断裂,轴承保持架损坏
1、清洗滤油器,使吸油通畅无阻
2、紧固管接头
3、清除进油赃物
4、更换齿轮或对研修整齿轮形,也可以采用齿形变位的方式来降低噪声
5、研磨有关零件,重配轴向间隙
6、拆卸检查,更换损坏的有关零件
7、拆卸检查,修复有关零件,恢复设计要求的精度
8、更换滚针轴承
 
2、 叶片式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
叶片式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转速低,输出功率不足,泄漏,导常声响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叶片式液压马达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转速低,输出功率不足
1、液压泵供油不足,可能的原因
(1)、电机转速不够
(2)、吸油口过滤网堵塞
(3)系统中侵入空气
(4)油液粘度过高
2、液压泵出口压力(输入液压马达)不足,其原因是:
(1)液压泵效率太低
(2)溢流阀产生故障,调节失灵
(3)油管阻力过大,(管道过长或过细)
(4)油的粘度较小,内部泄漏较大
3、液压马达接合面没有拧紧或密封不好,有泄漏
4、液压马达内部泄漏
5、配油盘的支撑弹簧疲劳,失去作用
1、调整供油
(1)、检查并纠正电机转速
(2)、清洗或更换滤油器
(3)检查有关密封,并拧紧各接头
(4)更换粘度低的油液
2、提高液压泵出口压力
(1)排除液压泵故障
(2)检查溢流阀的弹簧,阻尼孔及密封等,并加以排除
(3)更换孔径较大的管道或尽量减少长度
(4)检查内泄漏部位的密封情况,更换油液或密封
3、拧紧接合面,检查密封情况或更换密封阀
4、参看本表下栏排除内漏的方法
5、检查,更换支撑弹簧
泄漏
1、内部泄漏
(1)配油盘磨损严重
(2)轴向间隙过大
2、外部泄漏
(1)轴端密封的磨损
(2)盖板处的密封阀损坏
(3)接合面有污物或螺栓未拧紧
(4)管接头密封不严
1、排除方法
(1)检查配油盘接触面,并加以修复
(2)检查并将轴向间隙调至规定宽度范围
2、排除方法
(1)更换密封圈,并检查磨损原因
(2)更换密封圈
(3)检查、清除、并拧紧螺栓
(4)拧紧管接头
异常声响
1、密封不严 ,进入空气
2、进油口堵塞
3、油液污染严重或气泡混入
4、联油器安装不同心
5、油液粘度过高,液压泵吸油困难
6、叶片已磨损
7、叶片与定子接触不良,有冲撞现象
8、定子磨损
1、拧紧有关的管接头
2、清洗、排除污物
3、更换清洁油液,拧紧接头
4、纠正同心度,使在规定范围,排除外来振动影响
5、更换粘度较低的油液
6、尽可能修复或更换
7、进行修复
8、进行修复或更换,如因弹簧过硬造成磨损加剧,则应更换刚度小的弹簧
3、 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
轴向柱塞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转速低,输出扭矩也低,内外泄露,异常声响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如表所示。
 
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转速低,扭矩短
1、液压泵供油量不足
(1)电机转速不够
(2)吸油滤油器滤网堵塞
(3)油箱中油量不足或管径过小造成吸油困难
(4)密封不严,有泄露,空气进入内部
(5)油的粘度过大
(6)液压泵轴向及径向间隙过大,泄露量大,容积
效率低
2、液压泵输入油压不足
(1)液压泵效率太低
(2)溢流阀调整压力不足或发生故障
(3)管道细长,阻力太大
(4)液压马达内部零件磨损,泄露严重
3、液压马达各接合面有严重泄露
4、液压马达内部零件磨损,泄露严重
1、设法改善供油
(1)找出原因,进行调整
(2)清洗或更换滤芯
(3)加足油量,适当加大管径,使吸油通畅
(4)拧紧有关接头,适当加大管径,使吸油通畅
(5)选择粘度小的油液
(6)适当修复液压泵
2、设法提高油压
(1)检查液压泵故障,并加以排除
(2)检查溢流阀故障,并加以排除,重新调高压力
(3)适当加大管径,并调整其位置
(4)检查油温升高原因,降幅,更换粘度较高的油
3、拧紧各接合面连接螺栓,并检查其密封性能
4、检查其损伤部位,并修整或更换零件
泄漏
1、内部泄漏
(1)配油盘与缸体端面磨损,轴向间隙过大
(2)弹簧疲劳
(3)柱塞与缸孔磨损严重
2、外部泄漏
(1)轴端密封不良或密封圈损坏
(2)接合面及管接头的螺栓松动或没有拧紧
1、排除內泄
(1)修磨缸体及配油盘端面
(2)更换弹簧
(3)研磨缸体孔,重配柱塞
2、排除外泄
(1)更换密封圈
(2)将有关连接部位的螺栓及管接头拧紧
异常声响
1、轴承装配不良或磨损
2、密封不严,有空气进入内部
3、油被污染,有空气侵入
4、联轴器不同心
5、油的粘度过大
6、液压马达的径向尺寸严重磨损
7、外界振动的影响
1、重装或更换
2、检查有关进气部位的密封,并将各连接处加以紧固
3、更换清洁油液
4、校正同心
5、更换粘度较小的油液
6、修磨缸孔,重配柱塞
7、采取隔离外界震源措施(加隔离罩)
 
4、 径向柱塞式大扭矩液压马达液压故障诊断
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常见的故障有:输出轴的转动不均匀,发出激烈的撞击声,转速达不到设定值,输出扭矩达不到要求,输出轴不旋转,外泄漏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径向柱塞式大扭矩液压马达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输出轴的转动不均匀
1、压力表显示较低时,应诊断为
(1)液压系统内存有空气
(2)液压泵连续吸气进入系统
(3)液压泵供油不均匀
2、压力表显示值波动大,应诊断为
(1)配油器(轴)的安装不正确
(2)柱塞被卡紧
1、提高供油压力
(1)排除系统及液压马达内的气体
(2)排除液压泵进气故障
(3)诊断液压泵供油不均匀的故障
2、清除压力波动
(1)重装配油器(轴)至清除轴转动不均匀为止
(2)检修,配研
发出激烈的撞击声
1、若每转的冲击次数等于液压马达的作用数,应诊断为柱塞卡紧
2、若为有时发出撞击声,可诊断为:
(1)配油器(轴)错位
(2)凸轮环工作表面扣坏
(3)滚轮,轴承损坏
1、检修、配研
2、排除撞击声
(1)正确安装配油器(轴)
(2)检修
(3)更换
转速达不到设定值
1、集流器漏油
2、配油器(轴)间隙太大
3、柱塞与塞柱缸孔间隙太大
检修或更换已损坏
扭矩达不到要求
1、同上,转速达不到设定值
2、柱塞被卡死
1、检修或更换已损坏
2、研修配研
输出轴不旋转
1、配油器(轴)被卡死
2、滚轮的轴承损坏
3、主轴其它零件损坏
检修或更换已损坏零件
外泄漏
1、紧固螺栓松动
2、轴密封及其它密封件损坏
1、拧紧,紧固
2、更换
 
第二节       液压控制阀故障诊断
液压控制阀的故障诊断是引起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对液压控制阀故障的诊断,就能极大地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控制精度及寿命。液压控制分为方向控制阀(换向阀、多路换向阀、单向阀等)、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等)大类。
一、方向控制阀液压故障的诊断
1、 换向阀常见的故障有:不换向:控制执行机构换向运动时,使执行机构运动速度比要求的速度更慢;干式电磁换向阀的推杆处漏油,湿式电磁铁吸合释放过于迟缓,板式换向阀接合面漏油,电磁铁过热或烧坏,换向不灵,换向有冲击和噪声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如表所示。
换向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不换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

本公司凭借产品性能卓越、品质出众、价格合理、服务专业的优势,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满足多层次,各行业需求。

电 话

028-83078877    13541362099

地 址

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渭水工业集中发展园

邮 箱